1991年,东北三省12校科研协作体由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鞍山一中四所学校共同发起成立,每年召开一次年会,12校轮流主办,至2007年已进行16届。本届年会于2007年9月21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二校区召开。出席年会的有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鞍山一中、大连八中、沈阳20中、长春市实验中学、吉林一中、白城一中、大庆市实验中学、牡丹江一中、佳木斯一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校领导和科研室主任。开幕式由东北师大附中孙鹤娟校长主持,哈师大附中沙洪泽校长回顾总结了协作体的发展历程与经验,16大代表、全国劳模、佳木斯一中徐秀珍校长作了中心发言,她围绕“德育为首”、“教师队伍建设”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介绍了学校概况和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闭幕式由我校党委书记、副校长主持,沙洪泽校长作为新当选的协作体主席作了第16届年会的总结。
本届年会共进行了两天,主要研讨了“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和“新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内容,分别在“校长论坛”“科研室主任论坛”上进行了交流研讨。会议还安排了听课,观摩课间操,观看“校本剧”,考察校区和参观校史馆等活动。我代表主任与会,第一次参加教育科研部门会议,感觉有很多收获,概括三点感言如下。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佳木斯一中的办学理念和成果:第一,这是一所建校于1946年有着优良德育传统的学校。历任校长中曾分别当选过党的“七大”、“八大”、“十六大”代表。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写信给这所学校的复信,写道:“甚望继续努力,与群众结合,把我们的新教育事业建设得更好”。朱镕基总理曾题词:“希望邵云环同志的母校,佳木斯一中,培养更多邵云环式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第二,佳木斯一中当年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这在教育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三,本届年会由佳木斯一中和当地剧团共同上演的多幕“校本剧”——《托起明天的太阳》,主要取材于佳木斯一中学生教育生活的实际,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面临的种种挑战。剧情故事短小精干,主题鲜明,情节紧凑,语言凝练,风趣幽默,给与会者展示了一幅“五心教育”的生动画卷,激起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高潮处令观众感动不已,潸然泪下。第四,在黑龙江省“哈、齐、牡、佳”四大城市中的佳木斯一中,最近三年连续夺得四名全省高考文理科“状元”,这是佳木斯一中的骄傲。佳木斯一中的腾飞发展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二:教师专业发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各协作体学校校长提交会上交流的论文几乎全都是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我认为,教育改革,系于教师;学校发展,系于教师;学生成长,系于教师;课程改革,无疑也系于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决定了新课改的成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和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知识更新问题。二,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问题。三,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问题。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反思问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体系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关键在于课改教师能否尽快具有课改所需专业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当然是教师的课改知识专业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应该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新课改在同一起点上,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共同的展示平台,能否在这一轮的展示中独占鳌头,就看谁能够更好、更快、更深地进入角色。
我校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以实验创新性命名的东北实验学校,作为辽宁省教育厅直属的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在这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运筹惟幄,洞察先机,进行了专家引领,横向学习,同伴互助等活动,并且借鉴最先课改的山东、广东、海南等省的先进经验,改进了年级组领导机制,强化了教研组功能,加强了同科间的密切联系和同年级集中备课活动。聘请了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和老校长姬庆生作为学校的顾问。还邀请陶西平先生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聘请了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老校长朱锡杰、张玉芹为青年教师的导师。这些举措无疑极大促进和推动了我校新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改之风,强劲袭来。我省作为东北三省先期进入课改的省份,在这一次年会上把新课程体系执行中获得的有益经验和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了汇报和介绍,并与吉黑两省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和研讨。交流中能够强烈感受到各校领导对新课改的重视,特别是对新课改背景下未来高考走向,各校都在积极主动、密切关注之中。各校对新课改也有所思考、有所准备、有所动作,缺乏的是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尤其感到担心的是通用技术教师的缺乏,高考模式的变化和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快慢等问题。与会者有一点共识:当务之急是教师观念更新与转变,即教师授课内容的转变、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评价机制转变、校本课程研究和高考内容模式转变等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之风,已经强劲袭来,2008年将吹遍神州大地,那时中国基础教育也将迎来美好的春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