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辽宁日报》刊登了“素质教育:让理想为现实导航”专版。其中视点之一,系 该报记者刁建新采访我校校长王兆和所撰写的文章,现全文披露如下,以飨读者。
省实验中学校长王兆和接受记者采访的话题是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应试这3个概念的 定义开始的。的确,按照他的定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孰优孰劣一下子就清晰了,根本不需要再争论什么。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从学校来说,或者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历来都是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首先是对人的全面教育,包括德智体各个方面。对学生来讲,素质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智商,还有情商,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培养。而且素质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能自主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如今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即一切都围绕应试,以应试为惟一目的、围绕应试抓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应试教育。
但是,王兆和强调,不要把应试和应试教育混为一谈。
比之于素质教育来说,应试教育面向的是少数人,那些少数有升学需要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对象。它不注重全面发展,而强调应试科目的教学;它不强调知识的广博,就是围绕考试,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像实验中学的一些学生,虽然以很高的分考入了进来,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样的孩子“缺陷"很多:第一,思想、性格方面都没有得到考证;第二,这些孩子非考科目学的如何,也没有进行考证。在应试教育这个框架下,许多进入到高中的孩子们,没有地理、历史知识,有的初中甚至音乐都不开。
应试则是不可少的。现在选拔人才,尤其是在学校升学的选拔上,古今中外,依靠的主要都是考试,当然也有面试等其他方式。但是最主要的方式还是考试。所以一名学生要具备考试方面的能力、考试方面的知识,这是必需的。也就是说,不要把素质教育和应试对立起来。应该把应试的能力、应试的水平看作是素质教育方面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王兆和历来提倡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但学生的应试水平也要提高。老师应当也是应试专家,这里包括学科指导,也包括心理指导、考前指导。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实验中学提倡学生要高素质,同时学生也应该高升学率。
实验中学的教学实践也为王兆和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每年有30多名毕业生考取北大清华,90%进入重点大学,100%升入大学。与如此高的升学率相得益彰的是,实验中学的学生普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多才多艺、有组织能力、有亲和力、协作意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