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导读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

期待成就梦想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新闻来源:教研处   新闻作者:刘清范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王美佳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3.10.28
       好书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人们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该书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他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将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写入该书中,这一百条建议凝聚着大师智慧的光芒,似一颗颗启明星为教育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此书将深奥的理念植入于简洁质朴的文字中,用生动而翔实的案例阐述大师的教育思想,使人轻松愉快的在阅读中得到启迪。
其实校园生活并不像电视剧里面描写的那样简单,校园里的老师也不是电影里所刻画的那样尖酸刻薄,校园里的孩子也不是如大家想象中那样单纯天真,面对着社会,面对着各种诱惑,面对着生活和挑战,他们鲜活的演绎着你意想不到的故事!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体味和经历着校园里每天发生各种故事,看着豆蔻年华的学生演绎的人生,我的心情一直都无法平静。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告诉我作为一名师者,我的所思、所感、所经历的故事并不稀奇,他给我的教育困惑提出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让我心境豁然开朗,更让我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在岁月里引领和呵护学生们的成长。让我明确生命的意义是能为自己生活的世界做点什么!曾经细琐繁杂的班主任工作常使我感觉疲劳,但我读了该书知道使人疲劳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凡事都有临界点,挺过临界点就是胜利!世界上的亊情经常很容易开始,但很难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圆满意味着必然走完全程,意味着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意味着遍体鳞伤也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善良!迈着疲劳的双腿向前奔跑直到最后肉体和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合而为一。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潜心做事,风雨兼程。
       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它对我启发很大。后进生转化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大难题,十九年的教学历程中,我在自己的人生信条中认定了一个观念“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你的人生因为遇到我而更加精彩”。我用尽各种办法转化了无数的后进生,但操作起来是相当困难的。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常是身心俱疲。虽然在努力和期待中成就了许多孩子、家长和自己的梦想。但有的还是失败了。尤其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智力上的障碍的后进生转化成功的案例很少。我通常对先天智力上有障碍的后进生在转化时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利用课间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们懂了、会了为止。费了很大劲,但收效甚微,因为当时会了,过几天又忘了,这科会了,那科又忘了。最后只有放弃了。有时认为这样的后进生,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的观点。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而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采用补课的方式,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践行了“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培养持久学习愿望的重要任务”。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这一后进生转化的案例不正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升华吗?
       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有人说:“当教师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的价值需要学生来体现”。走了那么多的路,经历了那么多的故事,历尽铅华,才发现内心渴望的还是浓的化不开的人间真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觉得做教师就要有好的心境,即使自己再出色,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不懂得察言观色永远称不上才智过人!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自如的自我;没有对世情的彻悟,就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心境!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人生也因此丰富和深厚!他一个人可能也会困惑,但他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因为他懂得承受了失败的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的放松释然。承受了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教育家承受的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
      反观自己,仿佛自己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压力。继续着在别人看淡的人生和事业。看着孩子们的笑脸那是对我生命精彩的进一步诠释。也许看到孩子们振翅苍穹,自己的作品无形中遁去,散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想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散着希望、爱、信仰的种子,他们在悲哀与不幸中学会了沉着与机敏。终将傲然怒放,释放芬芳。我定会笑容舒展。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孩子们的内心需要呵护,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未来需要谋划,孩子的行为需要规范,孩子的追求需要引导!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记忆盛不下太多的往事,忘记给予,才能不再希求知恩图报! 人之为师,要如大地、海洋和江河一般,不管人们向大地倾倒任何东西,大地欣然接受。因为大地如此广袤,她有把一切一切转化成土壤、植物和鲜花的伟力!因为大地拥有接受、拥抱和转化的能量,世界才如此欣欣向荣,充满生机。让我们对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期待,因为期待成就梦想。
   上一篇文章:东北三省十二校科研协作体第22届年会
   下一篇文章:第21届“东三省四校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侧记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