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德育工作
37.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辩证的思维方式,规范的行为习惯,鲜明的个性特长,健康的身体心理,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理、自律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38.德育的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性,强调基础性,讲求科学性,注重实效性。
39.德育内容
政治方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4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忠孝、仁义、礼和、智勇、勤俭、诚信。
41.德育“四三二二一一工程”
办好四所学校:新生军校、青年学生党校、创造发明学校、家长学校。
加强三个建设:德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科研建设。
建立两个基地:校内德育基地和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落实两个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高举一面旗帜:向雷锋同志学习。
强化一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42.青年学生党校宗旨
严谨办学、严格管理、精心设计、短时高效。
43.共青团基层支部开展的“四个一流”竞赛活动
当一流支书、建一流支委、创一流活动、带一流队伍
44.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两翼模式
一体:主体教育(心理课、心理咨询、心理活动)
两翼:教师心理教育讲座,家长心理教育学校。
45.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林木葱绿,碧草如茵,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的绿色学校;
营造传承文明,热爱科学,宽松和谐,充满文化底蕴,感受欢乐和成功的精神家园。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
46.教学的“三环递进目标”
学会一会学一创新。(学会是基础,会学是关键,创新是目的。)
47.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个强调:知识与能力、主导与主体、高质与减负;
两个注重:德育渗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48.教学改革三优化
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教学过程:紧衔接、密结构、活方法、快反馈;
优化考评机制。
49.教改实现六个转变
(1)课程教材。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
(2)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单纯传授式转变为师生互动发展式;
(3)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4)学生的地位。由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探究式;
(5)教学手段。由多媒体辅助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并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6)考核评价制度。由为选拔服务转变为为学生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