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兴奋地说:“我愿意,当然愿意。我已经做好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准备,就是没想到去苏联。” 他到苏联去了四年。改革开放后,他到闵行开发区做了第一任董事长、总经理,干得很出色。那时候,在中国开发区中,他所领导的闵行开发区成绩最大。 他在位时,每年过春节都邀请我和部分校友到闵行去。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常常回忆起中学时代的细节,他也经常讲我如何送他去苏联的故事。 他请我去的时候,也请我老伴去。而我老伴很有个性,说他是我的学生,她也有自己的学生,不肯去。我也不勉强她。一次,我让小外孙陪我去,当时他还在读小学三年级。 回来的路上,他歪着脑袋,很奇怪地问:“外公,今天和你一块儿吃饭的人,官都比你大,他们为什么要请你?”我就问他:“为什么大官不能请小官吃饭?”他说:“不会的。只有小官请大官吃饭。”天知道,这个小脑袋里竟装着这么世故的思想!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于是我问他:“你有没有听出来,他们是外公的什么人?” “他们是学生,你是老师。”他不假思索地说。 “那好,我再问你,学生大,还是老师大?” “老师大。”他想了想,说:“当然老师大。” “你懂得老师比学生大,在学校里,老师比学生大,毕业之后,老师还是比学生大。外公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老师在世界上最大,学生即使当了大总统,他的老师还是比他大。所以,你将来不管干什么,都要永远记住你的老师,永远对他们恭恭敬敬。包括小学的老师、中学的老师、大学的老师。” 他若有所思,说:“知道了。” 他不到16足岁就高中毕业,考上交大后,他主动到中学老师、小学老师那里表示感谢,最后很遗憾地跑来找我:“我的幼儿园老师找不到了,她调走了。”看着他遗憾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教师当久了,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是别的行业的人不可能有的。不管学生在校时表现好还是不好,只要你给了他们真心实意的关怀和教育,他们就会记住你、尊敬你,即使有的学生当了大官,成了大器,创了大业。他们在社会上受别人尊敬,可到了老师面前就恭恭敬敬。老师毕竟是老师,师道尊严嘛!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官做得再大,老师还是老师。我知道,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老师徐特立,****总书记对他的老师顾毓秀,都是非常尊敬的。当然你得是个好老师,是个敬业爱生的好老师和有真才实学的真老师。 我很欣慰的是,在直接受过我教育的上万名学生中,我还没有发现有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人,至今好像也没有发现有腐败分子。在文化大革命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没有一个学生贴我的大字报。他们基本上都符合我的要求:“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孔子一生只教了三千弟子,成材的不过72人,我的学生可比他多了几倍。每当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自豪,什么叫人生的价值。 老师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因为他拥有的是桃李满天下。他拥有的不是金钱,是经过他培养的人才,而人才是无价的。 我经常去北京开会,也知道北京有一些我的学生,但很少联系。有一回忽然心血来潮,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在外交部工作的学生,说我现在北京开会,想见见你们,你设法通知一下,来几个算几个,时间就约在星期天。结果那天早上来了一百多人,房间坐不下,只好借了一个会议室。时隔多年,学生都已四十多岁。我拿了张纸请他们签名并写上工作单位、职务。一看,他们中有部长、将军级的干部,有司局长、大学校长、教授、工程师、医生、编辑。会上,大家互通情况,回忆在市东上学期间的趣事。我当然是格外高兴。请问:有什么人能用一个电话,就把这些人都叫来?这就是老师。
摘自《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