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前提和关键应当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全部实践之中。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刘彭芝1997年担任人大附中校长之后不久,就在学校的“三年规划”中提出了“全面实施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坚定地实践了中学教育必须走全面发展之路。刘彭芝提出了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追求并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二是正确处理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系,追求并实现鲜明个性和团队精神的统一;三是正确处理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追求并实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统一;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刘彭芝坚持一流的办学理念,把人大附中的素质教育推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并努力迈向世界名校。此外,刘彭芝打造了一个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后勤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家长资源,发挥合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园文化。“校长的万能,应该体现在他的用人上,不仅要用好校内的人,而且要用好校外的人,发现和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刘彭芝这句画龙点睛的话,也概括了素质教育的要义。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教育综合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要完成这一任务,并非学校一个积极性力所能及,而要靠政府,要靠全社会各方配合。
世界一流中学 需要世界一流校长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三年后,他在为清华大学校庆题词中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那么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刘彭芝提出的世界一流中学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办学理念;二是要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三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学生来源;四是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要 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五是在师生比例上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六是要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比如图书馆、建筑面积、电脑网络、体育设施等;七是有相当广泛充足的财政来源;八是毕业生考入一流大学的比例要明显高出一般中学;九是在国内外要有较高的声望;十是综合以上条件,形成世界一流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气质。这个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特别是刘彭芝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已经把人大附中打造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一流中学。不可否认,我国一些示范性中学已经具备创造世界一流中学的条件,已经有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中学。在这一点上,我们绝不要妄自菲薄,应该以足够的自信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之中,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中国的形象,发挥自己的影响。
在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过程中,校长无疑是灵魂人物。世界一流的中学需要世界一流的管理,时代的发展,使得我国中学的组织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学校长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善于协调中学与社会的关系,善于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才能成为一名“世界一流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