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鸟语花香的实验园,校园内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参加辽宁省实验中学七十五华诞校庆日主题活动。





 校友们来自五湖四海,一进校门,仿佛又回到初入实验园的那一刻。签到处、花海中、礼堂前……到处都有人在畅谈,在欢笑,在合影留念。一位已经毕业20多年的校友,更是带着爱人和孩子,专程从上海返回母校。

 9点整,主题活动的序幕缓缓拉开。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我们实验的“DNA”》在礼堂里精彩呈现,视频里有世界各地的校友向母校送祝福,有的深情回顾在实验中学度过的青春岁月,有的表达了对母校美好未来的期许。各位校友的话语间诠释了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底蕴。 9点10分,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宣布辽宁省实验中学七十五华诞校庆日主题活动开幕。庄严的国歌在大礼堂回响,接着辽宁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深情回顾了75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缔造新中国第一所实验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的艰辛历程。他强调,学校始终秉持“爱国进步、敦品励学、尊师爱校、全面育人”的育人方针,致力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国之栋梁。在谈到学校未来发展时,书记表示,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增长。同时,学校还将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 辽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以“挖掘实验文化、凝练实验精神、坚定实验自信、推动实验发展”为主题的校庆日活动,称赞这是一场节点特殊、使命光荣、意义非凡的盛宴,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以实验精神和实验担当,助力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具体行动,为加快辽宁教育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六地”赋能助力。刘娇书记代表学院党委对辽宁省实验中学今后的发展提出四点希望:第一,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立校之本;第二,坚持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兴校之魂;第三,坚持把办出特色、打造品牌作为强校之基;第四,坚持把胸怀祖国、心系辽宁作为荣校之举。并盛赞实验的校友是母校的骄傲,更是家乡的瑰宝,希望让本次校庆日主题活动成为实验校友共叙友情、共话发展的平台,让广大实验学子热情响应、鼎力相助实验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助力辽宁振兴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我校1952届校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王永志,远在北京,为母校七十五华诞送来贺信。北京校友会副会长、秘书长路迹代表王永志校友宣读贺信。在贺信中,王永志校友提及自己因身体原因不能亲临现场与大家共祝校庆,但心是跟大家在一起的;他祝愿母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践行“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再接再厉,为祖国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 在随后的校友捐赠仪式上,各位校友代表为母校的七十五华诞送上了衷心的祝福。1961届校友孙革捐赠了自己发现的世界上第一朵花的化石复制品;1965届校友张建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实验中学毕业证;1968届校友聂成文捐赠了自己的书法作品;1979届校友何伟捐赠给学校光明小屋护眼爱眼设备;1992届校友肖坤和马路丁捐赠了木雕作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1951届校友关真将自己学生时代的学生证和在实验中学的工作会员证赠与母校,并且口述自己亲历的建校往事,为母校校史馆再添丰厚的历史积淀;1966届校友张士兵献上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母校情》;1961届校友赵汉萍为母校华诞献上自己亲手绘制的作品《百花献寿》图;1978届校友赵新力将自己的著作赠与母校;1985届校友杨松代表沈阳师范大学为母校送上贺礼——凌源潜龙化石;1966届校友陈立波亲自为母校生日撰写对联;1980届校友宋凯为学校青少年足球发展提供指导方案;1991届校友李庆龙为本次校庆日活动提供了饮用水。 开幕式后,“实验精神”校友讲坛作为核心正式展开。通过专访视频和校友发言的形式,多位杰出校友分享了他们在实验中学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激励在校学生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1961届校友孙革在发言中强调了母校“实验精神”的三大特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高水平的教学和丰富的实践教学、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1978届校友赵新力提到,实验中学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更塑造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能够在科技创新、航空航天等领域为祖国贡献力量。 1981届校友王少剑认为辽宁省实验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点燃学子求知之火”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学校的老师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81届校友康晓光在发言中对年轻的学弟学妹们表达他的期待:希望能够拥有“自信”“责任”和“理想”。 1985届校友杨松认为,实验精神就是“天下己任、报效祖国”的精神,“追求真理、求是创新”的精神,以及“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已成为实验学子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实验人不断前进。 1992届校友王宏伟在发言中提到,辽宁省实验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不谋而合,为学生们进入高等学府后的进一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届校友崔晓以自身经历为例,强调了实验人文精神中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2009届校友赵欣悦认为“实验精神”的内涵是多元与包容的评价体系,以及师生间无私的爱与关怀。 校友们的精彩讲述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和共鸣。 “绿荫掩映着红墙,微风吹送花香……”,校友齐唱校歌,主题活动落下帷幕。校友们陆续步出礼堂,在雷锋广场集聚,大声齐呼:“祝母校生日快乐!” 校友们还在校史馆、永志科技楼、九皋艺术馆、体育馆和校园精美布置的打卡地进行参观合影。
午餐后,校友队与教工队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双方球员在场上奋力拼搏、挥洒汗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最终,校友队凭借出色的发挥和团队合作精神获得了胜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操场上拼搏呐喊,教室内互诉衷肠。校友们以班级为单位座谈。教室的黑板上,在校生布置的精美板报,以此向老校友致敬,也在进行一场跨越时间的交流。 此次校庆日主题活动不仅增进了学校与校友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深入探讨了“实验精神”的内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实验人必将在“实验精神”的感召下,携手前行,为祖国富强、为民族复兴再谱新曲,再续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