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10时许,在天宫一号里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我校全体师生都守在各班级教室大屏幕前等侯“太空授课”,所有的物理老师全都走进教室,边“听课”边讲解。 在聂海胜和张晓光的协助下,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最让学生震惊的画面是“单摆的匀速圆周运动”,这在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完成。另一个让学生震惊的画面是“水膜”和“水球”的表演,我校高一三班的邱馨仪惊呼,“水膜真的能用水做啊,这东西在地球上,非得弄得一地水不可。”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做的多个物理实验让我校同学大开眼界,“太神奇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物理现象。”有同学当即表示 “我也想当航天员,到太空去。” 学生们说,这堂课一辈子忘不了。
 “当老师的也没见过呀,太神奇了。”高一三班物理老师姜思宇说,失重只有能通过电梯来展现。航天员王亚平伸出一根手指,正在打坐的聂海胜就被推出去很远,看到这里,高一四班的同学笑出了声,“太空中完全没有重力,航天员运动靠的都是推力。” 有的同学还想象,在太空中利用水膜做凸透镜实验,点燃蜡烛后,“火是什么样的?会不会飘起来?” 我校物理学科主任崔丽娟观看“太空授课”的同时,随时向同学们做着讲解。“这段视频一定要下载下来。”崔老师说,这段“太空授课”,让整个物理教学都受用多年,太珍贵了。崔丽娟表示,此次“太空授课”所做的实验都是最典型的实验,十分直观,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航天员展示失重条件下,与在地球表面考虑重力条件下的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同样的实验在地球上都能做,但是效果完全不同。” 辽宁电视台、《辽沈晚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时代商报》对我校的此次集体上太空课活动作了采访和报道。 我校校长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说,“我也是一名物理老师,我认为太空授课的意义远大于所讲解的知识本身,会对观看的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加强对物理理论的理解, 这节‘太空授课’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极强的刺激,这将会点亮无数智慧的火炬,唤起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