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素质的体育师资,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需要 高素质的教师是办好学校,提高质量的根本。体育组现有教师10名,高级教师6名,一级教师2名,二级教师2名,其中在读研究生3名。体育组是个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团结向上的能战斗的集体。我校体育教师都是从体育院、系中选拔来的优秀毕业生,他们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肯努力、肯钻研,为将来成为实验中学教师的骨干和中坚、形成强有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了使教师尽快的成长,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强调了教师形象规范化、教学能力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教育交往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自我发展超前化。注重教师的“再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多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用科研型的教师标准来要求和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体育组教师为了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快速成长,他们主动学习、自费学习已成习惯,学校还出资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攻读学位。学校还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青年教师,学校制定了“一、三、五、八”工程规划,采取了十条措施:①岗前培训;②新老教师结对子;③基础训练;④跟踪指导;⑤外出访学;⑥创造机遇;⑦在职进修;⑧参与科研;⑨常规考核;⑩树立典型。在这个条件下,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在东三省三校公开课、校“百花奖”课中都曾有体育教师的身影,且成绩突出;在03年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青年教师齐术莲、宋成喜、郭景云获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体育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五、重视体育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科研是兴校之本,也是兴师之本。每位教师都能努力学习体育科研理论,科研方法,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在专家和校领导的关怀下,体育组在96年开始进行了体育教育教学的第一轮改革,这一课题是九五国家级科研课题,2000年结题,经专家验收评定,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二等奖;2001年起又进行了第二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三元递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这一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校体育工作水平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六、课余体育,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早操、课间操活动作为课余体育的一部,学校非常重视分。早操,由学生处统一领导,体育组设专人和舍务老师一起对早操进行组织与管理,并把早操的出勤、做操质量作为评比指标,选派专人进行检查评比,并把评比结果纳入舍务纪律与卫生评比范畴,进行统一考核。强化了早操的管理,保证了早操质量。课间操是一个学校的窗口,为了使其成为展示学校的一面镜子,校长、学生处、年级组、体育组齐抓共管,每学年设广播操比赛,每周评出课间操流动红旗,使学生能够从思想意识、主观需要、集体观念等方面深刻认识课间操,对课间操高度重视,从而使课间操的管理由原来的管、压、强制,到现在的自觉、主动,使课间操变得有生机、有活力、有质量、有效果,被省教育厅命名为“课间操优秀单位”。课余训练工作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成立了“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体育组认真落实、实施,坚持严格组队、严格管理、严格训练、科学训练。和年级组、班主任、家长一起共同对学生的思想、学习一起抓。真正做到学习、训练量不误。几年来,我校女篮一直是省、市中学生比赛的冠军队;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三名。从97年起,毕业的近40名队员都被清华、北大、人大等重点大学录取。我校的健美操队04年获省比赛第一名;田径队获省比赛团体第五名。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我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把体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育的一部分。今后,我校还将尽进一步作大作强体育工作,使实验中学成为“体育名校”,有“教学名家”、“理论专家”、“知名教练”,有一流的体育运动队┉┉ 我们坚信,我校不仅能培养出政治家、科学家,而且还能培养出体育理论家、世界冠军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外闻名的中华名校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