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导读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师资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别让学生成为答题机器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新闻作者:杨柏松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王美佳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4.11.06

中国高考中屡屡被吐槽的事情有很多: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把尺子量万人”的现行高考选拔制度;如不看兴趣只看分数的唯分数论;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高考压力过大的现状……等等这些,一定程度助推了高考的改革。当人们回归对高考语文科目的关注,语文该怎么考,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些问题摆在眼前。腾讯·大辽网教育频道独家专访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杨柏松,共同探讨高中语文教学。

本期嘉宾: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杨柏松

       写作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两部分内容,更是一个人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的体现。在谈及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这两部分的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时,杨老师直言不讳:“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很多学生被训练成答题的机器,离语文本身越来越远。语文具有两个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现有的考试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对于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人文认知与感悟等更深层的东西,很难通过现有的试卷来体现”。
       杨老师说,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偏重于应试技巧的传授,学生学会的是如何按要求“编
写”作文,而非创作。甚至有的老师会总结出所谓的模板,学生的写作,变成了模式化的套作,变成了现代八股文。
       再谈阅读,本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才是阅
读的魅力和精髓所在。但在实际教学中,杨老师说,“应试教育中阅读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近似于标准的答案,学生就只能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对于阅读理解部分的题目,学生在答题中会出现程式化、经验化的答案,有固定的技巧与套路,迎合出题人的设题思路,因此语文教学也在高考的指引下离阅读本身越来越远”。
      
杨老师说,“在现行的高考体系下,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会受到各个学科的冲击,语文的日常教学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任何人都听得懂语文课,但是大多数学生又不易在高考中拿到高分。语文的主观性和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数理化等学科相比,在高考分数至上的客观现实下,学生必然更愿意对立竿见影的科目的投入更多一些,重视程度也更强”。
       2014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杨老师说:“这一决策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必将凸显出汉语作为母语的重要性,是对其地位和价值的唤起,也是高中语文学科文化属性的回归。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的恢复、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如备受百姓关注的猜谜大赛、汉字书写大赛等,都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母语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向”。
       但同时,杨老师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有了识记、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一定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
解。但从长远来看,只要高考仍然以分数决定胜负,语文教学最终还会沦为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如果高考试卷没有真正做到考查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再多的尝试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如何能够解决这样的矛盾?在作文和阅读两部分的教学中,怎样做能够让学生先获得能力,再将能力转化为分数?杨老师对此回答说,“正常来讲高中三年,我们可以先用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素养,提升兴趣,打好基础。但实际上,在学校、家长、学生都在关注成绩甚至有些学校片面的将成绩作为衡量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甚或合格的标准的背景下,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师也迫不得已违反教学规律,卷入片面追逐分数的洪流”。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先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最后进行答题技巧的指导和答题规范
的训练,这肯定是最科学的方法。但这样做势必要承担学生一段时间内分数相对较低的风险。要想实现能力和分数的双丰收,还需要依仗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勇气和智慧。”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被人们诟病,但目前高考依然是国内最公平、最权威的人才选拔测试。在谈到最理
想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什么样时,杨老师说:“我坚信,文学即为人学。归根结底,教育是一个关于人的教育。我认为最理想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走进文学,走进文化,走进生命,走进人生”。

   上一篇文章:我校丛丽萍教师荣获全国高中化学微课评比一等奖
   下一篇文章:我校教师在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语文学科青年教师表演赛中获奖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