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导读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实验校友频道 >> 激情岁月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初中记忆碎片

新闻来源:教研处   新闻作者:钱蕾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王美佳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3.11.05
   国庆节前夕,好友恽继俊(她早已改名恽潇,但我仍是习惯以初中时的名字叫她)在微信上发给我一个链接,打开链接,“实验中学六十五周年征稿启示”几个红色大字跃入眼帘,它们一闪一闪地晃动着,一些尘封 30多年的记忆碎片渐渐被激活。 
  
  这些碎片跳来跳去,像拼图一样还原出当时的一个个场景。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穆春林老师拿着语文书,他的头像古人吟诗般地画着圈,“铁如意”三个字念毕,一个圈刚好画完,停顿,念“指挥倜傥”时又是一个圈,再停顿,“一座皆惊呢”这句拖着长腔的吟诵则画了二个圈。鲁迅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穆老师的演绎下,简直像电影一样生动。 
  
    随着这个场景的还原,穆老师的样子也逐渐清晰起来,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外套,军绿色偏黄的裤子,戴一副黑框眼镜,走路的时候衣角向前厥着,衣角上要么泛着油光,要么蹭着白色的粉笔灰。   
  
    现在想,我这个没学过一天新闻专业的人能在新闻队伍中混这么长时间,真的要感谢我初中时的班主任穆老师。他在语文课上生动的讲述像江南的毛毛雨一样一点点“滋润”着我潜藏在心底的对文字的嗅觉和兴趣。直到现在,一提到“如何能把新闻写得生动”,我脑子中第一个跳出来的画面就是穆老师在念的一段课文:“临时的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然后,他着重讲“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这一句,为什么写得生动?用的什么修辞?为什么用“舔”字?现在,这段课文出自哪里谁写的我早已忘了,而“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这几个字连同穆老师读它们时的样子却永远刻在了我的记忆碎片中。 
  
    写得一手好字的穆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其实讲课生动只是他的职业水准的一个方面,在我看来,穆老师更大的价值在于,他在我们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扮演了人生导师的角色。我们初一一班有一面墙,上面是穆老师一页页用钢笔抄的名人名言或警句好文章等,那时没有复印机,班里的同学就轮流到那面墙前去抄句子,我现在还保留着抄着歪歪扭扭字句的那个小本子,而那些被穆老师筛选过的闪耀着灵性和智慧好句毫无疑问地影响着我最初的价值观。为了让我们扩大阅读,穆老师为我们班每一位同学亲自到图书馆选一本适合的课外书,我得到的是一本《卓亚和苏拉的故事》,那些蕴藏着心灵火花的好书就这样一本本从穆老师那里交到我们手上,它们像灯塔和火炬一样引领着我们思考和前进。直到今天,当有人问起我为什么能从事与专业跨度这么大的工作,我知道,我对文字和新闻的“悟性”一定是在穆老师讲课和带教时就播下了种子。 
  
    时光荏苒,一晃30多年过去了,初中三年是在经过懵懂阶段的小学后开始“领悟”的重要时期,在价值观形成的初中阶段能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度过并碰到穆老师这样好的领路人是幸运的,那些闪亮得像金子一样的日子永远会刻在我的记忆碎片中,而我在初中时交下的朋友吴丹琳、恽继俊、王艳红早已从当时的同学变成了一生的挚友,正是在她们的鼓动下,我完成了这篇作业作为对穆老师的感谢和问候。
   上一篇文章:车向忱:在沈阳推广平民教育的第一人
   下一篇文章:65周年校庆征稿选登-你的风采浪漫依然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